来源:海宁政府网
海宁市地处钱塘江北岸,辖8个镇、4个街道、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面积863平方公里(含钱塘江水域),户籍人口71.9万人。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7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472.8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.1亿元,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2位。
人文荟萃之城。海宁之名,寓“海洪宁静、海涛宁谧”之义。潮文化、灯文化、名人文化独具特色,成功举办二十九届钱江(海宁)观潮节,央视14次直播钱江潮,奔腾不息的钱江潮铸就了“敬业奉献、猛进如潮”的海宁精神。硖石灯彩有1000多年历史,手工针刺技艺天下独绝,是中国灯彩文化产业示范基地。海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21项,硖石灯彩、海宁皮影戏、潮神祭祀3项为国家级。数学家李善兰、国学大师王国维、军事理论家蒋百里、新月派诗人徐志摩、书法家张宗祥、红学家吴世昌、电影艺术家史东山、实业家查济民、小说家金庸等影响中国的海宁人有100多位。
产业兴盛之城。是“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”试点示范城市、省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、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,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县市。皮革、经编、家纺三大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、新材料领域迈进,获评中国优质原创时装基地、中国纺织产业共富示范区,经编产业列入省产业集群新智造试点。泛半导体、生命健康、航空航天、智能厨电等新兴产业势头迅猛,泛半导体产业群入选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。数字化改革保持全省第一方阵,“慧眼智治”获省改革突破奖银奖。全市上市公司21家,新三板挂牌22家。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7位,全省营商环境指数第3位。
国际品质之城。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,紧紧“拥抱杭州、握手上海”,叫响“不是杭州、就在杭州”。打造杭嘉一体化先行区,钱塘国际新城城市设计全球首发,杭海数字新城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。打造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样板,漕河泾海宁分区成为长三角共建示范园,经济开发区入选省高能级平台培育名单。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,建设杭州湾北翼科创枢纽,办好浙大国际联合学院,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、浙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。打造洋气大气国际潮城,举办海商大会、“国际日”等活动,建设国际酒店、国际学校等。
文明幸福之城。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获评省深化“千万工程”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市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,全域文明水平持续提升,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列全省第1。硖石景区“一岛三街区”展露新颜,盐官音乐文旅项目2023年试营业。绿色转型全面提速,创成省清新空气示范区,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,2个饮用水水源地省级评估优秀,生态满意度进入全省前20。2022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4764元、47777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