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海宁 2023-01-18
近日,2022年第四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,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。来自海宁的许国初榜上有名,向全国人民展现海宁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。他就像一束光,点亮了自己,也照亮了更多人。
今年60岁的许国初是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党委书记,他扎根基层30年,在他的带领下,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低碳新农村,2021年村级集体收入达440余万元。30年斗转星移,小许成老许,青丝成白发,长啸村也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,不变的是他对工作的爱与热情。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边淳朴的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,在施工现场,在农民家中……在他的推动下,特色农业有序发展;全国首个棚下养菇、棚顶发电的“农光互补”食用菌基地建成;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。
经济与精神“双提升”
1993年,当时30岁的许国初凭借出色表现被推选上了原杨窑村村委会副主任一职,第二年又被升为村党支部书记,由此开启了扎根农村的奋斗之路。“村民信任我,我就想着努力干好。”带着理想与热情,他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拼命三郎”。
“我习惯了每天上午去阅览室读报,再去锻炼锻炼,生活很有规律。”该村70多岁的老人指着身后的村文化活动中心,笑着述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。这也是许国初上任之初的理想,如今一步步变成了现实。2007年,长啸村在全镇范围内率先完成了通组达户道路硬化工程,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,通过新增绿化、路灯等措施,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同时,长啸村先后投资22万元新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,内设阅览室、排练室、老年活动室等为村民创造文娱活动场地,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。
筑得良巢引凤来。不久,许国初又与村委谋划在村里建起了近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,上门对接村在外投资办厂的企业家,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,成功引导产业资源回流。
引导特色产业“双增收”
水稻曾是长啸村的主导产业,由于人工种植,每年的收成并不理想。许国初提出以搞活土地流转经营权为抓手,对村民们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合,再承包给种植大户,实现农业高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。这些年,许国初心系村子的经济发展,常常外出考察,想找一条适合长啸村的发展之路。就这样,美国提子、欧亚葡萄、南方梨等特色农业也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。
2015年,在完成生猪退养后,占地107亩的全国首个棚下养菇、棚顶发电的“农光互补”食用菌基地在长啸村建成。自投入使用以来,基地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80万棒,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。同时,基地还提供了200多个岗位有效解决周边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,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“双增收”。
办公室就在田间地头
手术4天后重返施工现场
村民们都知道,要找许书记基本不用去办公室,除了开会和商讨相关事宜,他很少会在办公室逗留。“老百姓有什么诉求,工程进展如何,不去现场怎么能了解到呢?”许国初的脚步遍布全村的每个角落,很多事情都是在走访时落实,在现场拍板,大家都说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办公室。30年来他几乎没有过休息时间,在2019年,他摔断了腿,休息了没多久,又拄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,“工作才能让我安心”
袁花镇的“花溪侠影”是一条颜值、产值、气质共生共荣的美丽乡村风景线,吸引着八方来客,也为长啸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。这条风景线从启动到验收,许国初倾注了无数心血,就在验收前一个月,许国初病倒了。他前往上海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仅仅4天,又出现在了施工现场。面对家人的劝阻,他一再“求情”,“我跟到现在了,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,我就去看看,看了就放心了,也利于身体恢复。”
这位30年扎根农村的老书记带领村民们在共富之路上越走越远、越走越宽。
监制丨宓肖明
主编丨巫笑飞
编辑丨黄赟羚 王赵旎
来源丨读嘉